<這場7/26夏天的比賽拖稿到秋天才寫>
--
第一次搭火車去比賽,覺得很有趣,就像旅行一樣。
台北到台東,搭普悠碼只要三小時半,是以前台北到花蓮的自強號時間。但上網搶火車票的時間也不只了,每天上網訂票,終於買到了兩張。
和狐狸約好了中午車站碰面,悠閒地背包包出門,這款將近5年前的720風鏡,當時戴好突兀,不好意思戴,結果這種款式今年又流行了起來,就又拿出來了。
習慣自己準備比賽當天的早餐:雜糧麵包。還有火車上吃喝的飲料 XD
行經花蓮... 過家門而不入
天色就在火車的移動中漸漸著墨了,美麗的縱谷。
關山站車門打開時,伸出一隻拿著鈔票的手,揮一揮,就可以換到關山便當了
在台東車站組好車,已經到了晚餐時間。
摸黑五公里騎到民宿....旁的日本料理店... 歐依稀...
晚飯後,到民宿和車隊會合,大家相見歡,辛苦的文惠姐&大師兄在民宿一樓大廳宣佈補給注意事項
--
隔天一早還沒天亮就出門了,抵達昏暗但熱鬧的會場
路線:台東市森林公園→中華大橋→台11線→成功鎮→三仙橋折返→台11線→197縣道→《終點》(197縣道52.5K處) 120km
--
女生20-30歲組和男生15-25歲組第一梯次,和這些不到30歲的年輕的男生一起出發,眾女將們戲稱跟著鮮肉集團。(第二梯次是男生30-40歲組、第三梯次45-50和女生40歲組)
我一直在想像,可能會開掉的地方... 或開掉了怎麼辦... 結論都是到時就知道了,這就是公路賽神秘又好玩的地方。你準備,然後迎戰。
--
一早身體不太舒服,不知是不是昨晚吃得太營養,放行後就一直在想撤退和放棄,天色就在猶豫中漸漸亮了起來,太陽在我們的移動中慢慢上升,行經這些防風林剪下的金黃色碎影令人陶醉... 就是這種昏沉沉的感覺。
(騎到前面或是被海放才有這種鏡頭)
圖片截自YouTube https://goo.gl/mqfYqE by Steve Wu
--
集團並不慢,狐狸一直在前方1/4位置,我和大部分女生則在1/2,小龜、Kim、辣媽、佳珍、薰勻...等熟悉的戰友都在,戰戰兢兢隨著集團變化、交錯著前方的後輪。
一直到成功折返點身體才醒來。
--
折返後集團變快了,前方出現間隙,奮力在這些間隙中求生存之際,三仙橋在眼前的三樓展開(如果你覺得很陡五樓也可以)
在用力的時候超過或被超過,每個人心中都想追上最前面的人。好不容易撐到橋頂,下坡繼續用力踩,前方100m 已有約10餘人的領先集團形成,但糟糕了,我不並在那裡。
我回得去嗎?我該回去嗎?(該集團是否超出我能力範圍?)
即便這麼猶豫,仍和身邊殘餘的人一同奮力掙扎,只是身邊的人換來換去也越來越少,心跳很高,有幸後面有兩個男生追上來,我跟上去,剛合作的前面五分鐘我尚無法輪車。
不久主集團在前方怠速,地形也變緩了,緩和過的我頂出去,義無反顧帶著剛吃風的兩位催呀催,車陣在旁,我利用跳島... 補給車x2、計程車、前導車(為何你在這)、裁判車...差不多就五台車距離,想像自己也有油門催呀催。
最後經過機車裁判,終於能夠回到集團,三個人互道感激。
(上橋~回到集團,15分鐘,均速38km/hr, max187bpm)
集團中只有亭茵,及其學妹和我,共三個女生了。我一直認為勝負關鍵是最後的6km爬坡,所以騎低框爬山輪,竟沒想到發生在此。
經過此番強度,集團緩和了下來,同隊的敏琪看到我在集團裡,和同集團的其他鮮肉隊友們交待,要好好照顧我,頗有乃父之風,還蠻感動的。
禹安負責行動補給,身上揹了四罐水有著隆起的背影,他說「姐,你要水,我這裡有」,好感動。(應該要叫阿姨)
決定要紀錄... 以為拿的是果膠,既然拿的是手機,剛好按下快門也不會太難
--
不久,裁判車逼逼逼告知靠邊,原來後面梯次出發、以巫帛宏為首的領先集團即將「經過」,攪亂一池春水,大家滿是敬佩地靜靜地看著這一幕。
最後跟著集團進入賽程後面的197縣道了,阿忠率先發難,以一種我大概只能噴30秒的速度離去,其餘鮮肉們拉鋸前去。
最後 7km爬坡,前面4km 4~5%、後面2%。
坡度上昇隨即感覺腳好酸,第二梯次陸續有人追趕上來,好快也好精彩。看著自己影子越來越短、汗水滴滴到影子裡,勉勵自己耐心爬著。均心跳182bpm
終究換我進終點了,總排第二,是難得有獎金的比賽,車資和住宿都補回來了,加上車隊獎金,決定買一雙新鞋,哈。
有質感的獎盃和完成獎牌,那LOGO是不是很像TUAA 呢
終點的西瓜特別美麗
選手每人有一百元餐券可消費,多是當地攤商,大家開心地邊吃邊聊天;
第一次看到 Granphite Design其他顏色的車
--
頒獎時因為部份爭議等了將近一個鐘頭,狐狸耐心等我,領到獎盃後,要了一個大塑膠袋裝獎盃,綁在把手上,兩人大包小包頂著烈日騎回民宿,差點沒曬乾。
盥洗完、和隊友們吃午餐,197排汗衫蠻好看的
和狐狸再揹著行李騎到台東火車站,完全自助,很辛苦、也很有成就感。
接著我搭火車回花蓮,狐狸則搭南迴回嘉義,她上班日再回台北就... 環島了 XD
--
回花蓮搭的是有PP車廂的自強號,把車丟在最後一節車廂,人就可以坐回劃位車廂(不怕被偷車的話)縱谷好美~
花蓮火車站,終於要回家了
禮拜一休假,和媽媽喝下午茶
傍晚才回台北,謝謝光叔借我攜車袋。
此行另個收穫是桌面 :)
謝謝昇陽Kauta車隊、Graphite Design、諾壯、720
還有平常台北陪練的朋友們~
--
成績請參考,雖台東很遠,不過交管還不錯,明年可以考慮再來。(尤其我比完還可以順便回家)
均速37.1km orz
--
同場加映
對你來說,這些是新聞嗎?
海岸公路充斥成群遊覽車,傳統文化變成商品、大筆資金湧入東部,買走最後的純真與尊嚴。美其名為「無煙囪產業」的觀光,卻實實在在劃開部落的胸膛,撕裂原本平靜的生活。這樣的觀光,是誰要的呢?是誰一定要住在佔有傳統領域蓋起的冷氣樓房裡,才能體驗旅行?是誰一定要站在水泥封印的土地上、看著污水流入的海灣,才能欣賞自然?這些海與陸地相連的交界處,婦女們正在採集笠螺、男人划著舢舨出發,原本充滿了生活技藝與機會的地方,此刻開始卻只剩兩種:蓋有飯店與別墅的、和即將要被蓋的。
你的海岸在哪裡?它最近好嗎?對於它的過去與未來,你願意在乎多少?海岸線是小島邊緣,卻是所有故事開始的地方,我們的祖先們當初踏上第一步,用無比的勇氣,追求著簡單的幸福。現在的你,還記得最初的它嗎?
地球公民基金會長期關注東海岸開發,與在地團體站在一起,拒絕破換自然、短視近利的觀光開發。今年在立法院三讀通過的《海岸管理法》,是我們第一次能夠清楚地對貪婪說「夠了」!你無法買下所有的美麗,因為有些美麗是屬於人類共同的價值,不該被剝奪。而有些記憶,如同《原住民族基本法》中闡述的,是必須被看見、尊重,並且理解的。山海與族人們共同存在千年,人的貪欲卻如此短暫,如何能夠透過玩弄制度、混淆視聽就斬斷所有連結?更多關注 >>> http://www.cet-taiwan.org/node/2219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