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早晨民宿外充滿植物和食物的餐桌作為第一張有沒有引人入勝的感覺
民宿門口
這桌湊滿就先開動了
這桌也要開動囉,桌上放著很有氣氛的瓦斯燈--
meiching有得吃就很嗨的樣子
準備出發--
走了一條不緩的小徑
看左邊的馬路...陡~陡~陡~
Denny爆胎
再次感受登山車的幸福齒比
後面有人力馬達~
爬完終於下坡囉,鹿篙社區,產紅茶(阿薩姆的故鄉?)
抵達午餐的地方--日月老茶廠
by 威利
聽導覽(後來沒聽完就蹺課了,好久沒蹺課了,真開心 :PP)
終於開始用餐--
有機素食餐飲
吃完就睡...(lol)
吃飽睡足合照
茶鄉恆常就這樣繞在陰雨裡
兩點多離開日月茶農場,前行經東光村,抵達本日另一個重頭戲:向天圳
向天圳簡介:
日月潭的潭水是截濁水溪武界水源,自仁愛武界至日月潭唯一露出外面的水道即稱為向天圳。向天圳工程浩大,在日治時代全部以人工完成。該引水道只有在東光村顯露一段於地表,其餘皆在地底下。
「向天圳」是水利大工程 魚池鄉人不可不知
【記者李宗政/魚池報導】 日月潭許多人常去,但不是每個人知道它的水源來自重重山巒後的法治村(武界)運輸而來,只看日月潭不足以瞭解這個全長十五公里,全部以人工開鑿的地底水道「武界引水道」,工程之艱鉅。
引水道自武界霸取水口至日月潭大竹湖出水口間,距離全長共十五公里餘,全線共建有八座無壓隧道(隧道全長近十四公里)、三座開渠、四座暗渠及一座水橋。其中暗渠集中在九族文化村一帶,水橋即是此水道唯一的露頭向天圳(現天圳)。 進水口與出水口間,水位落差二十四公尺,最高流量四十四立方公尺/秒。前後歷時九年完全由人工開鑿而成,為當時國際間最艱難之工程。
「武界引水道」引水渠道系統,原本計劃遷就地表、地形,因此原始設計了多個明渠、水橋且水路多彎曲。後來考慮山區常下豪大雨,建物易遭洪水破壞,經重修之後,採用隧道結構並將向天圳引為直線渠道,避免受洪水的損害,才為今日之風貌。一九三四年九月(民國二十三年),武界引水道開始放水,日月潭水位上升,開啟了日月潭歷史上新的一頁。七十二年來武界引水道,源源不絕將溪水送到日月潭。造就出今日美麗的日月潭。
下游的土石流,但向天圳屹立不搖,真的很神奇
大家都很怕我往後掉下去
接著走「為引水道而生的電車道」,沿路清幽,是台灣第一個電氣化鐵路。
(這段沒有照片 :P)
經林淵(石雕家)的家,跑去人家家裡晃...
余醫師說把「曹」字遮住就變成...
以下是時空錯亂的2張照片...
抵達中正村,已經快天黑了,在小雜貨店做補給
小小的街道充滿了電線桿
最後就趕著回到停車處,不過還沒抵達雨越下越大,幸好也不遠了,由辛苦的駕駛們把車開過來接,整個就天黑了,回到埔里吃客家小炒,大約晚上11點多回到台北。
兩天的里程加起來約 7xkm,仍有過癮
留言列表